发布日期:2025-07-22 22:04 点击次数:104
2025年初,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-R1的推出引起了广泛关注,它以其低成本的本地部署和开放性,推动了“技术平权”在多个领域的实现。随着DeepSeek的快速普及,教育、制造、医疗和城市治理等行业迎来了AI大模型的全面落地,甚至影响了文娱产业的各个方面。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中国股市杠杆,文娱行业的转型尤为明显。AI迅速替代了分镜设计、配音和配乐等标准化程度高的环节,并逐渐深入到以往依赖高度创意的内容构思阶段,展现出了极强的创意辅助能力。影视公司已经开始广泛利用AI进行剧本分析、小说评估和市场预测,甚至构建起了庞大的影视内容数据库。AI正在全面渗透整个影视产业链,从创意辅助到决策优化,无一不在影响着行业的未来。
**未来已来:AI冲击成为常态**
展开剩余86%AI对文娱行业的影响并非始于2025年,实际上,这一变化早在美国娱乐业中已悄然显现。第97届奥斯卡上,《粗野派》和《艾米莉亚·佩雷斯》等影片因使用AI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。例如,《粗野派》导演布拉迪·科贝特便使用AI语音工具Respeecher,修正了演员匈牙利语的发音,使其更加自然流畅。此外,AI生成工具如Midjourney,也开始在电影的场景设计和虚拟建筑的视觉呈现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这一变化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。AI对演员台词的“润色”是否会影响他们的竞争力?对于那些坚持原声演出的演员而言,AI的介入是否公平?尤其是《粗野派》这类低预算电影,在AI技术的帮助下不仅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,还达到了传统特效和声音设计难以达到的效果。
事实上,深度伪造(Deepfake)、数字减龄以及AI克隆演员等技术早已被好莱坞广泛应用于后期制作过程中。最近,OpenAI推出的GPT-4o展示了其强大的文生图能力,而像Sora这样的文生视频模型,也预示着电影行业即将迎来根本性变革。2025年5月14日,OpenAI发布了GPT-4o,用户只需输入简单文字指令,就可以生成不同风格的图片。这一突破点燃了全球创作者的激情,社交平台上掀起了“吉卜力风格”的图片生成热潮,甚至有人将《奥本海默》与《指环王》转化为吉卜力风格的动画。
AI视频创作者PJAce便整合了多个平台生成了《指环王》吉卜力风格的预告片,制作时长仅为9小时,耗资仅250美元。这一创作过程不仅展现了技术的强大潜力,还可能彻底颠覆现有动画产业的生产模式。
郑晓龙导演在研修班中提到:“将来,导演们不可能精通每一项新技术,但最重要的还是讲好故事,展现人物,而镜头的运用要恰到好处。”的确,尽管AI可以生成“吉卜力风格”的图像,但它仍然缺乏宫崎骏的灵魂。尽管AI的冲击不可忽视,但创意始终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竞争力,AI只能作为创作过程的辅助工具。
**后期制作:迈入“AI纪元”**
影视制作中的后期环节,无疑是最容易受到AI冲击的领域。许多行业专家已开始探讨AI如何深度融入后期制作过程。翟金鹏老师提出了“后期前置”的概念,借助AI技术,传统剧集中复杂、成本高昂的场景设计可在前期制作中提前解决。这样不仅能大幅缩短制作周期,还能有效控制预算。曾恕玉老师也强调,技术人员应提前介入,帮助后期总监评估哪些环节适合AI处理,这样不仅能节省资金,还能提升创意。
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影视制作模式。过去,后期制作虽然在最终效果中占据关键地位,却往往只能起到修补和润色作用。但如今,随着AI技术的应用,后期制作不再是单纯的“补救工作”,它能够在前期创作中就参与到场景构建和视觉设计中,显著提升创作效率。
例如,正在筹备的《三体2》项目,便组建了基于生成式AI的预演团队,利用AI技术进行预演,从复杂的场景到演员细节,都能够在拍摄前预见到,极大地提升了制作效率和创意空间。
AI还在影视美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。阿里大文娱发布的“神力霓裳”影视妆造大模型,通过深度学习历史服饰文化,能够自动生成符合史实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饰方案,极大提高了创作效率。
**共生:AI时代的生存法则**
张黎导演在课堂上谈到:“AI和CG技术只是工具,我们要用它们去玩,但最终还是要坚持思想性和个人价值。”这一观点反映了导师们的共同立场——AI并不会取代影视创作者,而是成为创作者的得力助手,助力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创作。未来,拥有AI思维的影视创作者将更具竞争力。
曾恕玉老师分享了一些行业应用实例:如今,很多电影项目在送审阶段,都会使用AI克隆演员的声音,这不仅节省了时间,还为后期制作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。AI的应用,尤其在处理噪音和音效时,能够更加精确地还原现场的声音,既保留了声音的质感,又提高了制作效率。
尽管AI技术的应用常伴随争议,尤其是在“表演”领域。2023年,好莱坞爆发的大罢工便是围绕AI使用展开的。制片厂通过不断扩大对AI数字人的依赖,不仅让演员的工作空间被压缩,还引发了关于演员肖像权的激烈讨论。
中国的影视行业也开始出现类似趋势。网剧《异人之下》中,数字人演员厘里饰演的“二壮”,凭借其细腻的面部表情和与环境的完美融合,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,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伦理和法律上的思考。
因此,导师们特别强调,AI的使用必须建立在伦理框架之上,肖像权、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时刻关注。商业化应用时,必须警惕潜在的侵权风险,确保创作合法合规。
正如曾恕玉老师所说:“AI能讲述伟大的故事,并辅助创作。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,影视从业者不仅要掌握工具,更要坚守初心。只有以人文精神为根基,才能让AI助推艺术之梦。”
发布于:山东省Powered by 联华证券_网上股票杠杆平台_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